为了合理地开采一个地区的地下水,在制定地下水开采规划的时候,主要应该考虑以下问题:
1、通过勘察,统一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采。
以区,县或河流流域为单位,编制地下水开采规划,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和管理。
2,地下水虽然是一种可以得到补偿的资源,但并不是以无限制开采的资源。
一般说来,地下水的开采量不应超过地下水的开采资源。在地下水开采资源不清楚的地区,生产井的布局应本着“先疏后密”的原则,同时应该加强地下水的动态观测和分析工作。
3.在含水层岩性和厚度大体相同的条件下,浅层地下水的开采和补给条件一般要优越得多,因此,应该优先开采浅层水。
4.一个地区,如果含水组的层数很多,应该考虑浅、中、深层水的分层开发问题。如果含水层的厚度很大,也可以考虑分段开采(图189)。
5.在制定地下水开采规划的时候,应该考虑兴利与防害结合的原则。
在地下水位浅,需要治理盐碱土的地区,应该考虑井灌和井排相结合的可能性。
山西省榆次纺织机械广,凿钻管井,每天用水近2000立方米,几年以后,潜水水位下降,附近2000亩盐渍化土地也得到了改善。
6.地下水的分作是不均匀的,在制定地下水开采规划的时候,应该考虑利用地下水远浇的可能性。
例如山西省五台县滤漉河灌区,渠道工程控制耕地14000多亩,但因河水不足,下游近万亩耕地不能灌溉,由于水文地质条件不良,施工管井多次失败。经过勘察,渠首附近条件良好,施工管井深63米,自流水量达50升/秒,利用现有渠道,单井扬水最可以增加灌源面积2000亩。
7.在地下水十分充沛的条件下,可以根据灌溉的需要,以灌溉半径确定井的距离。
在地下水源条件比较差的地区,管井的抽水影响半径大大地超过了可能灌溉的半径,这时井距的确定,就要根据干扰抽水试验,进行合理地规定。此外,井距和井位的确定还应考虑先疏后密、分层分段开采、加强地下水观测工作等一些原则。
8.井位的排列要考虑地下水的补给、地形、供电线路、机耕以及管理问题等多种因素。
一般情况下,山前地带地下水以侧向补给为主,井排应垂直于地下水的流向,并位应相互错开成梅花形;在河流的低阶地,如果地下水主要接受地表水的渗透补给,井排则应平行河岸布置。